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

《咸职故事展播》 用脚步丈量责任 用实干诠释担当

时间:2022年06月08日 点击: 打印本页

大家好,我是刘小阳,今天要讲的故事主人公,是工学院的教师--谢承。

“学生的梦,何尝不是他的梦”

2016年,谢承辞去武汉担任工程师的工作,考入了我校。入校的第一个星期,他每晚激动难眠,因为他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,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,美丽的校园,能与学生充分交流的讲台,都是他曾经的憧憬。

初上讲堂,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机器人的运行轨迹,他每次都用手臂模仿机器人转动,经常一节课下来汗如雨下,孩子们听得认真,他也动力满满。直到有一天,一位学生对他说:“老师,每次都看您在台上模仿机器人,我昨晚做了个梦,梦见我真的用上了机器人,可我太激动,还没用多久就醒了。”学生梦里的场景,却深深刺痛了他的心,学生的梦,何尝不是他的梦,他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:我得给孩子们建一个有实训设备的新家。

“衣服虽脏,但我心里却甜”

“基地的建设历经800多个日日夜夜,他和团队以分秒必争的行动,如期建成了一、二期工程。入场的那天清晨,他穿着妻子为他新买的衣服来到基地,等不及保洁人员来清理,他便自己打扫了起来,同事来的时候,看到累得席地而坐的他,打趣道:看你这灰头土脸的样子,差点没认出来你,你这回家小心跪搓衣板啊。谢老师起身轻轻拍了拍身上的灰回到:“家?这里也是我的家啊!衣服虽脏,但我心里甜啊,那么宽敞的教室,那么先进的设备,孩子们看到该多高兴呐”,说完,他和同事们都笑了。

“谢谢你们,没有放弃”

“新家”建成了,可搬入新“家”的孩子们,学习热情没有持续多久,就出现了懈怠。几个学生上课不实操,一直打游戏,几经劝说却收效甚微。第一次实操测试,及格率不到60%,不及格的同学似乎毫不在意,那一晚,他彻夜难眠。第二天一早,他站在基地,看着费劲心力建好的新家,想到学生令人堪忧的成绩,他自责不已。成绩只是表象。病根,在思想。

当天的课上,他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。照片上这个人,叫蒋新松,1979年首届国际人工智能研讨会在日本召开,他和团队参观了东京一家公司,偌大的车间看不到一个工人,一排排的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,蒋新松大受震撼。但当他提出想要购买一台机器人回国学习时,日方负责人却轻蔑的回答:你们会用吗?15年之内我们不打算和中国合作。一向好脾气的蒋新松听到这话,满脸胀得通红,过了半晌,他毅然决然地说,15年之后,就算你卖给我,我还不一定要!说完扭头就走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: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、买不来、讨不来的。今天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背后,是无数前辈的接续奋斗,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,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努力。实训基地“周末不关门,晚上不熄灯”只要你们来,我一定都在。

在谢老师的影响下,学生们从被动变主动,从看客变主人翁,利用课余时间争相到基地进行训练,勤学苦练,蔚然成风。期末考试当天,当第147位同学考核完毕,已是晚上11点,几个孩子面向一整天没有吃饭陪伴着他们的谢老师,深深鞠了一躬,说到:“我从来没想过我能考过,老师,这段日子您辛苦了。”真挚的话语让他鼻子一酸,他久久才说出:“我应该谢谢你们没有放弃,你们让我知道不是我一个人在努力,你们让我看到了青年的担当。”

“铸大国工匠,我们一直在路上”

每当问起他,工作如何时刻保持热情。他说:我很幸运,来到学校时便赶上了职业教育的黄金期。在这之前,有我的前辈们坚守初心和理想,一步步将职院建成现在美丽的样子。时代各有不同,青春一脉相承。我们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怎敢丝毫放松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今天的成绩属于团队,属于2000名工学院人,更属于20000名咸职人。身逢盛世,肩负重任,“铸大国工匠,我们一直在路上”。


联系我们

地址: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118号

电话:0715-8255518  信访接访电话:8255518 8217038

扫码关注我们新媒体

版权所有 © 开云网页版鄂ICP备:10021055号-1公安部备案号:42120202000035、42120202000011

"; var footstr = "
"; var newstr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Name(printpage)[0].innerHTML; var oldstr = document.body.innerHTML; document.body.innerHTML = headstr+newstr+footstr; window.print(); document.body.innerHTML = oldstr; location.reload(); return false; }